(实验部分)
1:常用仪器(仪器名称无错别字)
答:不能加热:量筒、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管瓶、表面皿、广口瓶、窄口瓶等。
B: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烧勺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1)试管常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作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或用作小型气体发生器
(2)烧杯主要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稀释和浓缩溶液也可用于较大量物质之间的反应
(3)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常用于大量液体之间的反应也可用作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常用于加热液体,也可用于安装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还可用作滴定中的接滴容器。
(5)蒸发皿通常用于浓缩或蒸发溶液至干。
(6)橡胶头滴管用于转移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使用时胶头在上,喷嘴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造成胶头腐蚀或将胶头中的杂质带入试液中)。滴管口不能伸入滴瓶内(防止滴管沾染其他试剂)使用后立即清洗,插入干净的试管中。严禁未清洗的滴管吸取其他试剂滴管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管瓶配合使用
(7)量筒:用于测量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
请勿在量筒中稀释或配制溶液,切勿加热量筒。
量筒内也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测量液体时,必须根据所测量的体积选择合适尺寸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误差)。读数时,将量筒垂直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并确保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部对齐。液体凹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重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称重物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左盘上,砝码放在右盘上。使用镊子夹取重物,而不是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物体,也不能直接称量被称物体。将其放在托盘上,并先在两面放上同等质量的纸张。易潮解的药物或有腐蚀性的药物(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气体收集瓶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与气体之间的反应。
(瓶口有刷子)
(10)广口瓶(内壁有拉丝)常用于盛装固体试剂,也可用作气体净化瓶
(11)窄口瓶用于盛装液体试剂。棕色窄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的物质。储存碱性溶液时,试剂瓶应使用橡胶塞,而不是玻璃塞。
(12)漏斗:用于将液体注入窄口容器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将液体注入反应容器中。如果用于产生气体,则应将长颈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流出)。逃脱)
(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并控制液体量。
(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并对试管进行加热。使用时从试管底部向上放入,夹在试管中上部。
(16)铁架用于固定和支撑各种仪器,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7)酒精灯使用前检查灯芯。绝对禁止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请勿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酒精灯外焰最高,应先加热外焰部分,然后集中。
防止灯芯接触热的玻璃器皿(防止损坏玻璃器皿)
实验结束后,应用灯头将灯熄灭(防止灯内的酒精蒸发而在灯芯内留下过多的水,这样不仅浪费酒精,而且难以点燃))。切勿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导致灯内酒精燃烧而造成危险)
如果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请立即用湿抹布盖住。
(18)玻璃棒用于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如pH测量等。
(19)烧录钥匙
(20)温度计刚使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21)药勺用于盛取粉状或颗粒状固体药物。每次使用前用干净的滤纸擦拭药勺。
2:基本操作
(1)服药:“三不”不要用手接触药物不要用嘴品尝药物不要将鼻孔放在容器口处闻气味
注:已取出或使用过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应退回实验室。
答:服用固体药物
用镊子取出块状固体(具体操作:先将容器水平放置,将药物放入容器口中,然后将容器慢慢直立);取出粉状或小颗粒药物时,请使用勺子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水平放置,小心地将装有药物的药勺或纸槽放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挺立)
B:服用液体药物
少量服用时,可以使用带橡胶头的滴管。取量较大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倒出(注:将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面向手掌,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并握住试管倾斜,使瓶口靠近试管口)
(2)物质的加热:可以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来加热液体;
干燥试管、蒸发皿和坩埚可用于加热固体。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于试管底部。加热时不要面对任何人。
B:加热试管内的固体:试管口应稍向下(防止生成的水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药物。
注意:加热仪器外壁不应有水。加热前擦干,防止容器破裂。玻璃仪器加热时底部不应接触酒精灯灯芯,以免容器炸裂。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子上。应将它们放置在石棉网上。
(3)溶液的配制
答: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包括搅拌、摇动、加热和将固体研磨成细颗粒。
B:浓硫酸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量,因此稀释时必须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切勿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倒入水中)。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固体物质的制备过程计算、称量、溶解使用仪器:托盘天平、药勺、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液体物质的制备过程计算、测量、溶解使用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即一种可溶,另一种不溶,必须采用过滤)的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等。
操作要点:“一岗”、“两低”、“三靠”
“一棒”是指用水润湿的滤纸要紧贴漏斗壁;
“两纸”是指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偏”是指烧杯靠近玻璃棒,玻璃棒靠近三层滤纸边缘,漏斗末端靠近烧杯内壁
(5)蒸发与结晶A.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或蒸发至干而得到固体的操作。该仪器使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
注意事项:蒸发过程中不断搅拌,避免液滴飞溅。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使用蒸发皿,用坩埚钳夹住,然后放在石棉网上。
B、结晶是几种可溶性物质的分离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则采用冷却饱和溶液法。
(6)仪器的组装仪器的组装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管子浸入水中,然后用手掌用紧物盖住器壁(现象:管口冒出气泡,手移开后管内形成水柱)。
(8)玻璃仪器的清洗如果仪器含有不溶性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用稀盐酸清洗,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如果仪器内有油脂,可用热纯碱溶液清洗,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擦洗。清洗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溪流流下,而是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即表示已清洗干净。
(九)常用事故处理方法
答:使用酒精灯时,如果不小心导致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擦拭。
B:如果酸不小心溅到桌子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C:如果碱溶液不慎洒在桌子上,应用醋酸冲洗。若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
D:若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请勿先用大量清水冲洗。
3.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1)常用气体发生装置
答:固体之间会发生反应,需要加热。使用制氧装置(NH3、CH4);一定要使用酒精灯。
B:固液之间,无需加热,采用制氢装置(CO2);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采集方法
答: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导管稍微伸入瓶中。(CO、N2、NO只能采用排水方式)
B:向上排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和HCl只能采用向上排气法)
C:向下排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气方式:将管子伸入瓶底
4、气体充满度检查:
O2充满度检查:将一根带有余烬的木棍放在瓶口上。
CO2充满度检查:将一根燃烧的木棍放在瓶口上。证明CO2的方法是使用澄清石灰水。
5、净化干燥常见气体必须先净化后干燥。
(1)气体净化(去除杂质)
H2(HCl)与NaOH溶液CO(HCl)与NaOH溶液CO(CO2)与澄清石灰水
使用NaHCO3溶液CO2(HCl)CO2(H2,CO)使用CuOCO(O2)使用铜网
O2(CO2、HCl、H2O)与钠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气体干燥(除去水分)
干燥剂包括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
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等碱性气体;
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注:检定时,必须先检定水,然后检定其他物质。要证明水,必须使用无水硫酸铜;
去水时,先去除杂质,再去水。要证明二氧化碳,必须使用澄清的石灰水。
6、指示剂的使用指示剂的使用只能指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而不能确定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切勿将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更不要将试纸放入待测溶液中。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呈红色,遇碱性溶液呈蓝色;
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则显红色。
7.溶液的酸度和碱度通常用pH值表示。测量pH值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值的范围在0——14之间。pH>7的溶液为碱性,pH=7的溶液为中性,pH值的溶液为中性。